氩气是一种无色、略带电味的惰性气体,在空气中含量为0.934%,常压下的液化温度约为-182℃。由于它的化学性质极其稳定和极低的热导率(传的热少),在一些特殊的应用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作为食品的冷藏运输及缺氧焊气的使用等都是其重要应用方面之一。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塑料、纤维和合成橡胶等材料。它的发现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科学家们开始研究石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质。在20世纪的初期,人们发现了许多新的化合物分子式都与碳氢元素有关联,这些新物质被称为“不饱和烃”。其中的是已烷(n-hexane),它是由6个碳原子组成的链状物,类似于己烯的结构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有机化合物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到了40年代后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脂肪族醛类衍生物的研究成果报告了。在这些研究中,有一位名叫F.关根多吉的学生对这种具有特殊结构的化合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了深入研究工作。他通过实验证实了一种含有六个双键的不饱和烃——六二茂铁正离子C₆H₂Fe(CH₃)₃的性质和结构特征;他还利用红外光谱仪检测出该物质的吸收峰以及谱曲线的数据等信息资料来验证其正确性;他又用X射线照相法确定了此分子的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对称结构体。
氮和氢是两种重要的化学元素,它们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早在1660年就有人发现纯净的氨水能与硫酸结合生成一种性质稳定、容易挥发的酸——固定酸(即合成时生成的氧化性酸性气体)。然而奇怪的是:人们一直弄不清这种不稳定的“土硝”究竟是什么物质?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直到28年后才由瑞典炼金家舍勒用加热的方法使它的状态发生变化,制得了较纯粹的气体.他进一步研究认为这是一种新的空气(实际是不纯的高压下不含氧气的混合物),并取名为"azote",其字源于希腊文zoos(生物)和noia(存在)。后来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根据大量的实验事实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在空气中除氧气以外还有另一种不易被察觉的不助燃也不燃烧的新成份存在于大气之中!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惰气或称稀有气味—氦氖.而真正从理论上阐明这一观点并且严格区分出N2是大空中的主体成分还得归功于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勋爵和他的同事歇莱尔.他们因此获得了1904年的诺贝尔奖..至于更早时候我国古代道士所用的所谓“仙丹妙药”,其实就是含有少量氡元素的氯化铵合剂俗称矿,由于当时科学尚末揭示其中的奥秘致使许多方术之徒借此来招摇撞骗贻害无穷!